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1、农业农村部:截至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1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0.5%,进度同比相当。分作物看,早稻栽插过三成;西南地区开始栽插中稻;薯类、春小麦已播过三成,春玉米已播8.4%,春大豆已播5.4%。
2、中疾控:关于新冠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什么这个问题,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的可能性是“可能到比较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引入,是“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通过冷链的引入是“可能”的,通过实验室引入当时的研究判断是“极不可能”的。
3、新华网:一季度,国家铁路运输呈现客运稳步快速恢复、货运持续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累计发送旅客7.53亿人、同比增长66%,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2.3%,为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4、浙江省宁波市:到2027年,将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市,全面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3.4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0万标箱,力争全球第二。
5、Eurizon SLJ Capital:随着通胀降温,美联储即将放松货币政策,美元可能在未来一年半内再下跌10%至15%。该公司CEO表示,美联储可能非常接近甚至可能已经越过了其鹰派立场的峰值,而这意味着降息即将到来。
1、北京市:3月,二手住宅网签数量为22192套,环比上涨约46.3%,同比上涨约40.7%。二手住宅成交面积累计为194.08万平米,环比上涨约48.7%,同比上涨约39.2%。高位的成交数据让业主看到了楼市回暖的苗头。
2、安徽省合肥市:自4月10日起恢复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符合条件的省外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参照《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省内异地贷款实施细则(试行)》执行。
1、上证报:基金经理自购渐成风气。基金年报显示,2022年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大手笔加仓自己管理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经理自购旗下基金趋于常态化值得鼓励;另一方面,信息披露不妨再详细些,如更具体的基金经理申购赎回情况。
2、证券时报:截至目前,已发布年报的23家上市券商中,有16家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超过三分之二。2022年,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主动管理规模则创下新高,显示行业去通道化、回归资管初心效果显著。
3、上证报:一季度,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已经有79家公司陆续终止IPO,同比增长16%。业内分析称,从企业层面而言,全面注册制推行下进一步明确板块特色和定位,部分企业选择“撤单”重新申报IPO;从监管层面来看,随着监管层的现场检查和督导,部分业务不强的拟IPO企业知难而退。
4、证券日报:8家已披露去年年报的A股煤炭公司合计预计负债,从2021年的232.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33.46亿元,增长幅度接近50%,而该财务科目一般情况下年度变动不大。多家煤炭公司表示,预计负债提升,主要是确认地质环境治理费用及土地复垦义务金额增长所致。
5、上证报:截至周五收盘,半导体板块实现七连涨,4月以来累计涨幅近12%。行业内上市公司也迎来密集调研。机构认为,相关半导体企业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财经知识
读懂定期报告系列之四十九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