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本周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就是逆回购持续地量操作,使得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有所修正。流动性预期是本轮市场反弹的核心驱动力,如果这个因素发生根本性的转折,那么很可能类似去年年初,即将要披露的社融数据也要留意。
数据方面,统计局公布6月物价数据:CPI同比上涨2.5%,预期2.4%,前值2.1%;PPI同比上涨6.1%,预期6%,前值6.4%。CPI目前还是挺低,不过随着猪肉价格升高,下半年CPI会上升,密切关注猪价,油价的波动。
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7.2万人,为2021年4月以来最小增幅,预估为26.8万人,前值为39万人。市场普遍认为,6月非农及薪资增速均好于预期,美联储7月加息75基点概率较大。
对国内来说,美联储加息,央行也有所准备。这周连续5天30亿逆回购,总共逆回购150亿;但本周有4000亿元到期,相当于净回笼3850亿元!央行现在选择收紧,也是等到市场真缺钱时,能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汽车方面,乘联会刚刚盘后数据,6月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218.9万辆,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37.6%,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增长35.3%。销量较强增长的原因来源于车市自身因素和政策驱动的组合效果,核心因素还是政策给力。随着疫情高点已过,复工复产的迅速到位,预计7月仍能实现同比20%左右的增长。
技术面,创业板指在周内出现多次背离信号,全市场成交额有缩量趋势,市场也明显向低位切换,需要注意高位板块的风险。
总的来说,市场可能从单边的上涨转为震荡,不排除创出4月以来新高,但运行节奏将会从单边上行转为折返跑。是优选个股,进行持仓个股调整的好时机。未来两周将是上市公司半年报预告的密集披露期,短期来看,估值处于高位的板块会有一定盈利兑现压力,投资者可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财经要闻
宏观经济
1、统计局:6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70个百分点。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受益效果还不显著。接下来,可以考虑进一步采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房屋租金减免等措施,必要时可以增加中央和地方预算赤字,中央增加预算赤字主要用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3、央视新闻:7月5日以来,上海持续经受高温天气“烤”验,7月8日最高气温38.5℃,是今年以来上海最热的一天。未来10天上海继续维持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9℃。上海用电负荷已经攀升至历史高位。
4、海口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自7月9日18时起实施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公众娱乐休闲场所、人员聚集经营性场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暂停营业1周。非必要不举办群体性活动。1周内暂不举办大型会议、各类线下培训。
5、澳门:新冠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宣布,从7月11日0时至18日0时,暂停所有从事工商业场所的运作,维持社会必要运作的公司和实体除外。
地产动态
1、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房,效果并不显著,当前居民对未来收入和就业的预期转弱,预防性储蓄增加,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房,因此,在目前的场景下,发展长租房市场正当其时。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需要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改革。
2、天津市: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缴存单位在缴存2022年6月份住房公积金后,可办理2022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调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按各11%或各12%的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其他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在5%至12%间自主确定单位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股市盘点
1、中证报:截至7月8日17时,今年以来A股共有385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方案,其中84家回购金额逾亿元。从回购目的看,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占比超过七成。部分上市公司将回购期限设置为3个月,回购热情较高。
2、证券日报:西部地区首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国金中国铁建REIT在上交所上市。全市场已上市的公募REITs产品增至13只。中国基础设施REITs市场的发行规模迈上了500亿元的新台阶,达506亿元。
3、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已有22家基金管理人申报了29只权益指数增强型基金,同比出现了快速增长,该类产品也在近四年增长2.27倍,总规模逼近1500亿元。近年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也让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迅猛增长。
4、证券时报:部分处于北交所上市审核阶段的公司,分别下调了发行底价,2家公司下调幅度超三成。业内称,北交所新股发行定价不能低于发行底价,因此发行底价的确定很关键。企业在上会前调整发行方案,可以节省过会后的上市进程时间。
财经知识
读懂定期报告系列之十二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各位投资者朋友,今天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一起来学习第十二期《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各位投资者,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改变会计政策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证前后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否则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对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应当据此选择其他的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二是会计政策的变更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如企业一直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后续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持续地取得同类或者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就可以将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应当在附注中加以说明,市场上存在个别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调整利润的情况,投资者在阅读年报时要格外关注这一点,会计政策变更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基本面,只是改变了公司经营状况的呈现方式。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估计是根据现有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需要更正相应的会计估计。
会计差错通常包括1.计算错误以及账户分类错误,如购入五年期国债,拟长期持有但是计入了交易性金融资产;2.采用了不符合规定的会计政策,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后的借款费用应当费用化,但公司仍然将其资本化;3.对事实疏忽或曲解及舞弊,如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均已满足,但公司没有在期末确认收入。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就是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更正,并在附注中披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