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宏观经济
1、经济日报:加码稳就业,应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夏之际毕业生迫切需要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和创业扶持等帮助。要在加大力度开展招聘活动的同时,帮助企业和毕业生供需双方扩大求才求职的覆盖面。
2、中央气象台:预计夏收夏种期间,大部分时段天气条件较好,利于夏收夏种。预计5月下旬,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北部等地多阴雨天气,对夏收开展有一定影响;江淮、江汉大部地区天气较好,适宜夏收。农业农村部表示,西南小麦已收获八成,长江中下游陆续开镰,黄淮海主产区小麦即将成熟。
3、教育部:再次提醒全体考生,特别是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要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考点所在地考试防疫要求。
4、世卫组织:目前全球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还有50例待调查病例。该病毒在一些国家的部分动物种群中流行,导致当地居民和旅行者偶尔感染。专家担心,随着进入欧洲地区的夏季,伴随着大规模的集会、节日和聚会,病毒传播可能会加快。
地产动态
1、证券时报:“高收低租”曾是长租公寓的行业诟病,面对不温不火的租赁市场,一些长租公寓通过改变收房模式分摊了空置压力。但是,要破解长租公寓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投诉仍然多发,押金、租金缴纳、退款渠道及标准未能统一等痛点、难点,仍需要政府和从业企业共同努力。
2、中指院:2021年,随着产业新城步入“运营为王”的时代,运营商资产增速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投资板块持续发力,带动园区开发业务发展,运营商持续升级产业空间载体,产业新城物业销售与租赁收入较上期均大幅增加。
股市盘点
1、经济日报:2021年年报披露季已结束,监管部门询问仍在继续。今年有不少上市公司收到二次乃至三次问询,被交易所“紧盯不放”。问询函如同一面“照妖镜”,既能为真诚的上市公司正名,又能让一些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显形。交易所坚持“一问到底”,上市公司应端正态度,积极规范信披。
2、证券日报:二季度以来,有913家A股上市公司获公募基金调研。其中84家公司获50家及以上公募基金扎堆调研,6家公司获100家以上公募基金密集调研。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设备等五大行业获公募基金调研的公司家数排名居前,合计达到468家,占比逾五成。
3、上证报:开年至今已有42家上市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其中多家公司已进入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伴随部分“不死鸟”走向退市“终点站”,A股也在作别“不死鸟”时代。业内称,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投资者应及时调整投资理念,摒弃“炒小炒差”之风。
4、证券日报:二季度以来,A股市场共有987家上市公司获券商调研,同比增长26.54%。有394家上市公司接待了10家及以上券商调研,占比近四成。业内称,券商重点调研的大多是优质赛道的代表企业,行业景气度高、龙头企业业绩增速快、机构持仓占比高;看好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财经知识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