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财经要闻
1、摩根大通:随着各国央行重新调整政策,通胀率将会开始回落到更正常化的水平。通货膨胀将在明年趋于稳定。目前各大央行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局面,唯一可能需要加快步伐的可能只有英格兰银行。除此之外,欧洲央行包括美国会在2022年后期升息。
2、互金协会李礼辉:应该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
3、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4、中钢协何文波:钢铁行业当前要坚定不移执行好产能产量“双控”和稳价保供两项“硬核”任务,全力以赴履行好保障供给的行业使命,并尽最大努力实现全行业年度良好经营业绩。不仅要看到中国钢铁生产规模的调整,更要高度关注钢铁下游消费趋势的变化。
5、北京市委宣传部:10月22日12时至23日11时,本市新增3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各区将通过敲门行动等各种方式,开展重点地区进返京人员大排查。
地产动态
1、中国经营报:为解决购房者首付款压力,首付分期似乎成为郑州市销售策略的标配。业表示,可以通过“做高合同价,获得更高银行贷款”的方式减少首付金额,分期后1万元即可购房。首付分期现象的背后,是“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中,当地市场略显冷淡的行情。
2、韩国不动产院:1-9月,首尔市公寓均价累计上涨6.24%,已超过去年全年涨幅的两倍,预计今年全年价格涨幅可能创下现政府成立以来新高。另有观点指出,考虑到首尔市公寓价本月以来逐渐趋稳,加上政府本月底将出台强有力的家庭限贷对策并征收综合不动产税,房价的上涨势头有望放缓。
股市盘点
1、证券时报:10月22日,科创板公司中自科技上市即跌破发行价,A股持续了近两年的“新股上市必涨”光环就此告破。应该充分相信“市场先生”的选择,参与各方也需要转变相关的投资思路。“新股”不能也不应该因为其特殊身份,就脱离“投资有风险”的基础逻辑。
2、中证报:截至10月22日20时,A股共有499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36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72.14%。借助前三季度业绩“铺底”,不少上市公司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从行业角度看,化工、新能源、锂电池、钢铁、有色、半导体行业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居前。
3、上证报:近期多家研究所正陆续推出专精特新系列研报,不少“小而美”的企业开始进入机构研究的覆盖范围。随着北交所的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众多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4、证券日报:今年铜、铝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电线电缆行业业绩造成压力。截至目前,已有多家电线电缆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或三季报业绩预告,业绩分化明显。梳理发现,业绩大幅上涨的电缆上市公司,产品种类更为多样化,而业绩下滑严重的企业则存在着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情况。
财经知识
省青企协金服委员会
招商证券西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