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评
监管齐降温,行情怎么走?
上周沪指上涨7.31%,周度涨幅位居2015年以来第三位。然而,7月10日,沪指跌幅接近2%,前期涨幅较高的券商股、保险股、银行股在周五都大面积回调。
势头起得太猛,降温信号一个接一个:银保监会直指资金违规炒股,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严禁银行保险场外配资;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大基金拟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比例在1%-2%不等;有消息称监管对单只基金首募规模不得超过300亿元的窗口指导,虽然监管层通过媒体进行否认,但下周募集的公募基金确实没有超过300亿规模的。一时间,五管齐下,A股市场的情绪降温明显。
经济日报发文称:阶段性政策退出,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也不意味着下半年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有所减弱。正面回应关于货币政策是否会在下半年转向“收紧”的讨论。数据上,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个别金融领域出现杠杆率回升和资金空转现象,金融风险苗头隐现。因此,货币金融政策也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了调整。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就此转向。“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一切又开始变得不确定,牛市或许才刚刚开始,回调是否就是买入机会?
行情能否延续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成交量持续突破一万亿之后,行情突然转弱的可能性并不高。市场的隐含波动率会下行,但不会突然下行,还会维持在高位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结构性的机会依然存在。2019年年头的市场如此,此前的行情亦是如此。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并不会发生变化。未来注册制、T+0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依然会到来,航母级投行也是既定目标。而从市场结构来看,无论是免税店、科技创新,还是信创、区域发展中的大城市群建设等莫不如此。
在公募基金大规模发行、居民资金、外资加速入市的环境下,市场连续放量,强势程度超出预期,随着资金短期快速入市规模边际递减,短期可能面临震荡,但波动加剧是牛市的特征之一。
展望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将会持续改善,以金融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下半年将会有一波明显估值修复。但从业绩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传统和新兴行业携手业绩改善,下半年将会呈现轮涨、普涨、混合的风格特征。
一方面,把握蓝筹股估值修复的机会。虽然近期市场上涨非常快,但以“漂亮50”为代表的蓝筹股将迎来一轮全面恢复性上涨的局面,板块轮动将是一个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年初对于科技股的判断,科技是贯穿全年的基本主线。目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继续重点看好国内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随着进入三季度的招标旺季,预计对科技股的重点配置会持续到三季度末。
财经要闻
财秘关注
1、银保监会: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2、中国天气网:本周末(11-12日)主雨带北抬,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西藏、陕西、甘肃、山东、云南10余省区市都可能遭遇暴雨侵袭,其中12日雨势“凶猛”,湖北中部至江苏北部一带暴雨将连成片。预计13-16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及江南北部还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5日前后雨势最强。
3、21世纪:据悉,目前银行尚未接到监管部门让利规模的具体要求,但一些银行已调低了利润增速目标。而让利1.5万亿不会通过行政化拆解指标的方式下达,很可能是市场化的方式。类似于减税降费,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等方式实现,金融系统让利则是通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实现,有银行已接到监管要求,贷款利率下行幅度要高于LPR。
一、宏观经济
1、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我国应该大力培养机构投资人,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市场上散户确实比较多,也比较活跃,跟着音乐起舞的现象都是不正常的。易会满当了证监会主席以后,最近惩罚抓坏人的力度增强了,就是应该这样做,事后监督、要“长牙齿”,把市场带到法治的道路上。要加强市场透明度的建设,这样才能吸引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进入。
2、英国零售商协会:如果英国在2020年底前未能与欧盟达成免关税贸易协议,明年英国的物价很可能全面上涨。目前,英国市场上大约80%的食品进口来自欧盟,同时欧盟在服装、家庭用品等供应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和欧盟目前仍在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于9日结束的最新一轮会谈结束后,双方承认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越来越多人担心,在年底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之前,双方很难达成协议。
3、北京市:在常态化防控下,除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进返京人员需持有到京前七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全国其他所有地区进返京人员持健康码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不需在进返京时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最大限度服务人员便利出行,更好服务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大局。
4、银保监会:今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
5、发改委:近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等地发生大范围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为支持灾区做好应急救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3.09亿元,专项用于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受灾严重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二、地产聚焦
1、贝壳研究院: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长租公寓行业进入“寒冬”。出租率下降、租客违约率提升成为普遍现象,多家企业面临普遍性的经营及融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没有房企新进入该领域。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经此一“疫”,长租公寓行业会迎来新一轮洗牌。
三、股市盘点
1、证券时报:7月22日,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周年,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部分限售股将迎来解禁期。数据显示,7月科创板待解禁市值达2226亿元,为科创板年内最大解禁月份。历史的经验来看,限售股解禁并不是洪水猛兽,解禁高峰月与A股市场下跌并没有正相关关系,更多的是带来一种心理压力。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影响可能会有,但估计影响有限。
2、中信证券:低估值板块的补涨并非风格切换,只是短暂的风格再平衡,也是未来风格切换的预演。预计补涨仍将持续1-2周,但涨速将放缓;解禁压力与业绩验证过后,市场将重回均衡状态。3季度后期起,金融和周期才将成为下一轮持续数月的趋势性上涨的主线之一。3季度市场任何的调整和结构松动,都是新的入场时机,也是下半年最佳的配置时机。
3、证券时报:A股市场近期表现可谓火爆,投资者情绪也随之升温。监管虽然对信贷资金入市一直保持打击,但禁而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悄然入市的信贷资金,在股市未必能掀起多大浪花,但对授信银行,对不当运用信贷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却酝酿了不小的风险,需要警惕和严防。
4、上证报:今年以来,A股行情持续回暖,嗅觉灵敏的信托资金开始积极入市。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投向金融领域的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4077.01亿元,占比第一,其中约870亿元新增资金踊跃入市。有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资金面持续宽裕,下半年权益市场吸引力将明显提高,投向证券市场的集合信托产品规模值得期待。
5、中证报:近期A股市场交易量价齐升,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亦明显增多。数据显示, 7月以来至少已有134家上市公司合计228名股东披露减持股份计划。从减持主体来看,公司高管占据了相当比例;此外,共有90名机构股东计划减持,占比近四成,但其中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情况较少。
6、中泰证券:金融监管政策大方向发展壮大资本市场,对应融资结构调整,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结合货币政策,对券商板块业务与交易层面均利好。中长期来看,深层改革叠加流动性宽松,行业发展环境向好。政策利好和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驱动下,行业估值仍具备提升空间。
财经知识
肖刚:资本市场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
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发展资本市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2020年,恰逢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我国资本市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为了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历程,探索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体会,撰写了本书,把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所思写出来,谨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周年献礼!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一度几乎陷入停摆的困境,全球经济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峻挑战,各种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保护主义进一步兴起,给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治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但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布局重塑和价值链重构。为此,就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快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与活力,释放经济长期发展潜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颁布,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多个生产要素,涉及面之广、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个文件明确要求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这些都给我国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确立了方向和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和原油等多项大类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同,这一次由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衰退,波及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应对难度更大。我国资本市场也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一些波动,但相比全球金融市场表现出较稳的态势和较强的韧性,在风险之中面临机遇,有基础、有条件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之一。
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应当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市场基础制度变革,丰富市场产品与投资工具,扩大市场广度深度。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同时,应当看到,打造全球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我国发展既有重大利益,又有风险和成本,还需要切实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防范输入型风险。
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不同,具有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
发展初期,商业信用不够发达,契约关系不够完善,法治建设不够健全,监管体系不够到位,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政府力量起着主导作用,资本市场发展速度与成就远远超过自然演化的进程,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市场结构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波动过大。市场结构与层次呈现出“倒金字塔”形状,长期以来,在资本市场建设中,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重融资,轻投资;重公募,轻私募;重数量,轻效率;重现货市场,轻期货市场;重管制,轻竞争。
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在市场层次上,从塔尖到塔基,拓宽塔基,夯实基础。
二是在市场组织上,从场内到场外,在建设场内市场的同时,有序扩大场外交易。
三是在市场重心上,从融资到投资,从侧重融资功能到更多重视投资者权益保护。
四是在市场募资上,从公募到私募,在弥补公募短板的同时,大力发展私募市场。
五是在市场质量上,从数量到效率,既要重视投融资数量增加,更要重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以及风险对冲与管理,积极发展衍生品市场。
六是在市场开放上,从封闭到开放,加大市场双向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七是在市场管理上,从管制到竞争,适当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与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历史经验反复告诫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防范和化解资本市场风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市场的脆弱性不仅来自宏观面、基本面,而且与市场微观结构、交易机制、杠杆水平、交易技术以及工具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资本市场恐慌,再一次提供了研究案例。
以美国股市为例,10天之内发生4次熔断,除了外生因素外,杠杆资金、量化对冲、高频交易,加上被动型基金规模巨大,使自动化交易数量在成交量中占比过高,造成庞大的交易群体的交易行为空前一致且速度惊人,势必引发羊群效应,导致相互踩踏,市场坍塌。可见,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必须持续关注市场创新,深入研究微观结构,探寻市场自身运行机理。
总之,构建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就是建设发达的、具有广度深度的市场,与我国超大规模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高度适应,有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畅通宏观政策传导,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与稳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需要有利的宏观运行环境,比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健全法治环境,建立高效的监管制度,培育诚信社会,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为资本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市场本身的制度变革也非常重要,比如,证券发行制度、退市制度、交易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现货与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数字市场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等,这些对于驱动资本市场发展起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新修订的证券法已于2020年3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证券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修订,系统总结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经验,揭开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研究资本市场离不开研究如何防范危机。从全球范围来看,股市危机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规律性现象,在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三十年的股市发展历程中就出现过八次大起大落,给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和财富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股市作为典型的虚拟经济的代表,其中周期性的暴涨暴跌,很容易过度吸引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造成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虽然每一次股市危机发生的原因、形式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应当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深入探寻股市危机的成因和治理手段,不断深化对股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持续推进股票市场发展与进步。
股市危机永远与大众投机相伴而生。人类对于资本的投机和一夜暴富的渴望由来已久,当股市泡沫产生时,人们往往不是去努力认清事实与本质,而是寻找各种理由来编织自己的梦幻世界。虽然知道这是击鼓传花式的游戏,但谁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持花者。许多关于股市危机的理论与实证表明,人性是股市泡沫亘古不变的驱动因素,人类的乐观、自大、狂热、贪婪、恐惧、惊慌等非理性行为在这个市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要读懂股市,还必须读懂人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总结历史与探索变革融为一体。展望未来,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础制度的完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充满信心与期待,坚信资本市场必将成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